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
    在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不可胜数,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写成诗、画成画、制成雕塑等,各种门类的工艺品、艺术品也就应运而生。

    在人们喜爱的自然物中,梅花可说是独领风骚,得到历代文人的赞赏。唐代诗人崔道融《梅花》诗中有“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之句,一个“香”字、一个“清”字,道出了梅花的高贵品格。宋代诗人林逋在诗中把梅花的形象描述得非常生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为什么古代文人对梅花推崇备致?是因为梅“一花独先天下春”,开在百花之先,不畏冰霜严寒。因此,人们以梅喻人,可视为知己。

    因为梅的品格,受到文人影响后,紫砂艺人中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制壶大师对梅也十分青睐。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陈鸣远,他制作的“束柴三友壶”就把梅塑在了壶上,伴随着的还有松与竹。梅桩、梅枝、梅花,松桩、松枝、松叶、竹段、竹枝、竹叶,作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刻画细致入微。在寒冬的季节,松叶仍苍翠不凋,竹林还是一片翠绿,而梅花在寒风中怒放,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故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除“束柴三友壶”外,陈鸣远还创作了单独表现梅的“梅桩壶”,单独表现松的“松段壶”,每件作品都可以说是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三款壶式至今仍为人们所大量仿制,可见它们感人的艺术魅力。

    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家杨彭年与钱塘(今浙江杭州)著名画家钱杜(字叔美)合作了一把“寒玉壶”,由杨彭年制壶、钱杜作书画陶刻。“寒玉壶”壶体为半圆形,平底内凹、短流、环形把、嵌盖;壶体一面刻
梅花,壶右下方刻“叔美为云如作”,另一面用篆书刻“寒玉壶,一枝两枝翠蛟影,千点万点春烟痕,忽忆西溪深雪里,橹声伊轧到柴门。壶公戏题,丙子二月。”这是一首梅花诗。梅花称“寒玉”是有出处的,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红梅三首》,其中一首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之句。前一句写梅花不随时俗的高洁品质,后一句以美人酒后红晕上颊为比喻,写梅花之风姿绰约。所以,以寒玉喻梅花是极为传神的。

    上世纪30年代,民国七大老艺人之一的朱可心创作了他的代表作“报春壶”,整壶呈鸡心形,上部圆硕,下部紧收,高足线,高颈箍以子母线相合。以梅的老枝塑成嘴、把、钮,上面疤节分布自然天成,壶体贴塑梅枝、梅花,梅花或含苞、或怒放,正、侧、大、小错落,疏密有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主席《咏梅》词),”故名“报春”。观之令人为梅花的高格而叹服,为朱老的精湛塑技而神往。

    高梅花壶,吸取古今名家以梅花装饰的长处,截盖、盖钮撷取梅树形状而造型,那斑驳的树纹、虬枝仿佛是真正的树枝,其视觉效果和触觉手感均逼真具体,妙趣横生。以梅花粗枝塑成嘴、把,上有疤节;把上有一枝攀上壶面,画面约占壶面整体的八分之一,枝旁塑梅花,大小开合、姿态各异,其塑饰极为简约,简而传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在评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的装饰风格时谈到:“季益顺的紫砂艺术作
品装饰突出的特点是简洁精练,确实做到了‘惜墨(泥)如金’、‘以简胜繁’。他根据不同的造型样式,处理装饰题材和装饰构图。装饰纹样的繁简和尺度,始终得到适度的控制,留下足够的空间来衬托纹样,给欣赏者留有舒展的余地,显示形体的造型变化,籍以表现紫砂材料的质地美。”季大师这种简约的装饰技法给人以启迪,学成这种技法确实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梅花壶”的另一塑饰装饰在盖面上。这是一种塑饰的新工艺,与传统的泥绘、贴塑不同,无论是泥绘还是贴塑,其画面都是凸起的,这种新工艺得到的效果是平面的,只有色彩上的区别,画面与壶面融为一体。钮均以梅桩枝节为装饰,疤痕累累苍老劲,疤瘤处理上枯枝新芽,新颖别致。高梅花壶盖面上装饰,其技法是先在拼紫泥的盖面上用刀刻出凹痕,再以白灰段泥小心地嵌入凹痕中,把边缘的余泥细心地清除干净,最后用明针打磨、光平。有的时候需要多次修补,直到图案清晰、明净为止。这种图案眼观清晰,用手抚摸列平滑无痕,十分赏心悦目。“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咏梅》词)梅花俏在雪中,这就是她的精神、她的风骨、她的高格,也是她受人敬佩的地方。

     每一朵梅花都是生命的载体,每一把壶也都有着内涵寓意,高梅花壶以梅花为题材,深入挖掘其深层意境,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蕴意。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便是对梅花精神的调试概括,求学立业、治世无不以此为箴,精髓至极。而紫砂壶艺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寒窗苦练,不同功名利禄,才能苦尽甘来,收获艺术的成功,正是将傲梅精神汇得心法,化为己用,方能最终得道。由此,创作了这把紫砂壶“高梅花”以此表达自己在紫砂艺术之路上的一颗执着和坚定之心。
宜兴紫砂壶/紫砂陶艺/书法
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周占群(扁头)紫砂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三洞村前渚 电话:0510-87436635 87435851
手机:18921304090 13806153151 18861552123 苏ICP备07028505